77百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数字文化简史(数字世界的地址)

时间:2023-06-1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生活百科

编辑导语:在各式各样的符号中,@是我们在网络平台上最常见到的一个符号,这个简单符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本文作者着重向我们介绍了@符号从电子邮件到社交媒体的演化历史,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编辑导语:在各式各样的符号中,@是我们在网络平台上最常见到的一个符号,这个简单符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本文作者着重向我们介绍了@符号从电子邮件到社交媒体的演化历史,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围绕”数字世界的地址“这个议题,沙丘研究所最近会连续更新三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会展开“@”在最近五十年时间内,从电子邮件的分隔符到社交媒体的提及符号的演变过程。

一、充斥各种符号的网络界面

互联网有它许多独特的表现形式,其中一项肯定是“社交媒体符号”。要是把现在推特或者微博的主页拿给一个前数字时代的居民看,他估计会晕头转向。各种下划线,“@”,“#”充斥着界面,已然成为了网络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更重要的是,这些符号也为我们在网络空间的语言提供了结构。

推特或者微博的页面都充斥着各种符号,它们是互联网上发言和交流的基本工具

我们从“@”讲起。

或许超过很多人的想象,“@”符号其实已经在历史中存续了千年,并不是互联网出现以后才由某个极客创造出来的。它曾经作为一个简写字符主要在商业世界中被使用着,直到1971年,电子邮件诞生,“@”在这个时候正式进入数字世界,并一直被用作区分用户名和域名的字符(比如user@foxmail.com)——这种格式确保了每条电子信息都能正确地传递到目的地。

在这个基础上,“@”的第二段生命开始于2006年。主要借助推特(Twitter),这使得这个字符在社交媒体的世界里进一步普及,功能是“提及”或者“直接回复”某人。

这个功能在中文世界也早已经普及开来了。比如说在微博或者微信里,两个用户迷失在大量用户的海量消息当中时,一个会跟另一个说,“你at我一下”。这里的介词at被当做动词一样使用,指的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提及功能甚至已经超越了它在70年代最初的地址意义,变成了很多互联网用户看到它的第一反应。

简单来讲,社交媒体的用法里,“@[用户名]”一般是可点击的链接,通过它可以访问该用户的个人资料页面。而当它成为回复和提及其他用户的功能键,这种机制大大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二、从电子邮件到社交媒体

“@”符号从电子邮件的一个区隔符,变成了一个动词形式的功能,这一段隐秘的互联网史值得我们展开聊聊,我们可以借此更好地理解虚拟世界的交往结构。

普遍认为,是推特工程师罗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将“@”从电子邮件的世界引入了社交媒体。在2006年11月2日。他在推特上说:

“@ buzz——你大拇指断了还在发推?这也太拼了吧?”

推特史上第一条把@用作直接回复的引导功能的推文

图源:推特

罗伯特·安德森在他想要公开回复的用户“buzz”前面加上了“@”符号,表达了一个非常清楚的意思:这条推特是有针对地对“buzz”说的。虽说这是一条公开发布的信息,大家都能看到,但说话的对象是非常单一和清楚的。这有十足的开创意义。

除此之外,根据Tumbler用户@Garret Murray的考据,在安德森的推特发完的二十天后:

“……不知道什么原因,2006年11月23日,我和另外好些用户都在同一天开始使用@进行回复。我想这就是‘集体[无]意识’吧,毕竟我以前没见过这些人的推文,他们也从没见过我的。”

这个从前存在于电子邮件世界当中的小众符号突然被许多推特用户使用起来。并且有趣的是,他们似乎并没有提前互相约定,而是巧合式地在同一天想到了 “@”的这种用法,仿佛这个符号天生就自带有这个意思,只等一个合适的契机就可以展现出来。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情况,我们不妨回到2006年的互联网世界。那时候早期Web2.0正在迅速发展,用户登录的主要设备还是家用电脑。第一代iPhone还未发布,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还未揭幕。古早的“平台”属于小圈子游戏,尚且没有走向大众。

2006年,后来在政治与经济的公共事件上呼风唤雨的推特平台也才刚出生不久——事实上,“平台”这个词都还没有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常用语。如果回到那时候的界面,它的“简陋”或许会令很多现在的重度用户难以置信。在它最初的几个版本里:没有回复(reply),没有转发(retweet),也没有标签(hashtag)。

那一年,整个推特社群每天的推文不到5000条,很多狂热使用者本也是推特自己的员工——相比之下,2022年,每天有约5亿条推特。但是,事实证明,如果没有一个机制来适当地规定方向和结构,5000条推文仍然可以构成一个相当混乱的空间。

推特在2006年的界面

图源:Twirpz

与电子邮件简单的点对点结构不同,推特是一个“广场社交”,其基本结构是公开的,这意味着用户同时在同一个空间里说话,每个用户都会听到他们关注的人。这就像是一个嘈杂的市集,人们在其中不断走动、广播自己的声音。在这种场景下,任何需要多方多次发言的谈话都会越来越难连续地进行下去,因为话语的范围、方向、目标难以确定。

考虑到这个情况,通过电子邮件广为人知,有着“地址”意义的符号“@”在社交媒体世界横空出世,似乎既是像用户@Garret Murray说的那样偶然并充满巧合,也是一种功能性上的必然了。

随着每天推文数量的进一步增长,“@”的使用迅速流行起来,除了向另一个用户发出公开回复外,它还有“提及某人”的作用。这和电子邮件里的“抄送”(cc – carbon copying)有点像,目的都是让相关者参与进来,让介于两个个体之间的对话发展为关涉更多参与者的讨论。

当然,相比邮件,社交媒体留言板中的提及可以是非正式的。这就像在朋友的肩膀上拍了两下:“来瞅瞅这个,你可能有兴趣。”另外,在2007年推特引入标签(hashtag)功能之前,“@”的提及功能也像是一种手动的召唤仪式(summoning ritual)——用户可以在一个推文中同时提及几十个朋友,并快速开启一个群组讨论。

借鉴了推特结构的新浪微博在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9月15日就正式将”@“功能添加了进来。

三、“对话线”的必要性

一个嘈杂、流动的空间当中需要一个适当的机制来规定言谈的结构和方向——这个机制叫做“对话线”(conversationthreading,互相连接的消息,在论坛时代被叫“跟帖”)。这个概念在电子邮件、留言板、论坛、广场社交、群聊,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讨论当中都可以找到。简言之,它的作用是帮助说话者更好地确认,彼此的话是对谁说的。

iMessage里面的“对话线”表现为线条

我们近几年来接触最多的“对话线”可能是微信在2019年推出的“引用”键——在说话泡泡不断增多的群聊空间里面,早先的言论很容易被淹没掉。于是,长按一条消息进行引用,再以此为基础输入自己的消息,即可清晰明了地表明新的这句话是对引用那一条的回应。换句话说,这个“引用”键在嘈杂的房间中为两个说话者提供了一根隐形的线索,把他们的话明确地联系在一起。在不同平台上,“对话线”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在缺失的情况下,“@”成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微信里面的“对话线”表现为引用功能,被引用的内容出现在新消息的下方

图源:APPSO

如果说我们要为“@”符号从电子邮件到社交媒体的演化历史做一个总结性的观点,大概是这样一句话:言说与空间息息相关。

这个观点不仅仅对数字时代如此,放之前现代甚至古典时代也同样奏效。一个宏观的视角是必要的:从电子邮件到社交媒体,“@”的演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事件,它揭示了作为复数性的人如何共存,并且如何才可以有效进行交往。

我们需要知道“位置”才能互相找到。“@”符号在电子邮件中被解释为“地址”,在社交媒体中被解作“提及”,这无意间与一个英文词形成的奇妙的呼应——“address”一词作为名词时的意思即是“地址”——“某人的房产的精确位置”,作为动词,它的意思是“向……述说/向……发表演说”,“将注意力引向某人”,也有“在言说中提及某事”之义。这提醒我们,数字世界快速而自发的演化仍有许多物理世界的规律暗藏其中。

作者:陈飞樾,公众号:沙丘研究所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nYTKS13sdgzFvR9vEOS28g

本文由 @沙丘研究所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
  • 白夜行一样好看的小说(白夜行终于读完了)

    警方在她家发现了吃过之后丢弃的包装盒,于是警方断定桐原洋介那天来过雪穗家。西本母女两人居住,雪穗的父亲七年前在工地上发生意外去世了。警方猜测桐原洋介和西本文代的关系不一般,不巧的是西本文代却有完美的不在场的证明。寺崎忠夫承认了他和西本文代确实在交往。这时的警方,推测桐原洋介可能是胁迫西本文代,而寺崎忠夫无法忍受,便将其杀害的,又不巧的是,这个时候,寺崎忠夫发生了意外,疲劳驾驶意外死亡。

  • 昀怎么读什么意思(昀读音和解释)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昀怎么读什么意思昀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yún。释义为日光,出自于《玉篇》――昀,日光也。多用于人名,纪昀,即纪晓岚。《玉篇》日光也。昀部首:日昀笔画:8

  • 屋顶被火球砸死(神秘火球坠落挪威首都)

    NMN当地时间7月25日午夜,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些市民被空中传来的巨响惊醒。研究人员推测,这个火球是一颗火流星。根据监控,研究人员推断这颗火流星最终落入了距奥斯陆市区约60公里的Finnemarka森林中,并在流星坠落后进行了搜寻。这颗火流星的本体有卡车般大,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30倍左右。它坠落后给当地的建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使大约1200人不同程度地受伤神秘火球午夜坠落挪威的森林。

  • 帝豪s和帝豪gs有什么区别(帝豪s跟帝豪gs)

    近日,小编经常收到小伙伴们关于“帝豪S和帝豪GS有什么区别”的相关留言,现在为大家讲解。帝豪s和帝豪gs都是吉列汽车旗下的SUV车型。帝豪s和帝豪gs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产品售价对比,帝豪s的定价比帝豪gs稍微高一些;2,产品定位对比,帝豪s虽然跟帝豪gs在车型还有很多方面很类似,但是帝豪s更注重在年轻运动、时尚感、科技感方面的品牌升级。买车究竟是买轿车好呢?其实,这个关键还是要看买车的目的是什么。

  • 普通翡翠怎么让它水头好点(如果你不懂翡翠的)

    当欣赏翡翠的水头时,联想起女人如水这句话,都有那么一种类似的感觉,清新雅致,显得是那样的纯净而动人、单纯、和平之美别具韵味。水头是翡翠业内的行家通过长时期的观察总结出来的一种比拟性的表述。说到翡翠的水头,大家都知道透明度好的翡翠,水头就好,水头就是翡翠的透明度,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水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是评价翡翠的重要因素之一。

  • 鲜红的太阳在徐徐上升改成比喻句(什么是比喻句)

    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鲜红的太阳在徐徐上升改成比喻句徐徐上升的太阳像鲜红的一团火。鲜红的太阳在徐徐上升,像一个硕大的火球。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 金乡定亲风俗(文化费县之婚嫁习俗篇)

    费县民间关于婚嫁的习俗讲究也特别多,操办起来也是力求热闹。不过了解费县这些习俗还是很有意义的,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礼节的设定本来也具有实用价值。费县的很多婚嫁习俗也是这样,看似落后的无价值的仪式,有一部分因为生活习惯变化太大没有操作必要了,但大部分还是有价值的。今天首先介绍费县婚嫁习俗当中的定亲仪式,明天介绍送日子习俗,欢迎继续关注。

  • 隔离乳可以直接涂吗(怎么使用)

    隔离乳的主要作用是隔绝皮肤和彩妆,以及空气中的污染物,虽然它里面也含有一定物质,可以滋养肌肤,但单靠这些是不能够满足肌肤要求的,所以在使用隔离乳之前要做好基础护肤工作。一般情况下最简单的步骤是在使用完爽肤水以及乳液之后涂抹隔离乳,如果是本身肌肤比较容易出油,或是夏天容易出汗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拍完水之后使用隔离乳。隔离乳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肌肤,使用完隔离乳之后,就可以使用其他彩妆产品了。

  • 等一个人的说说(20条等一个人的说说心情短语)

    死缠烂打的样子特别丑,所以我选择自己走。如果有一天,我走进你的心里,我也会哭,因为那里没有我。

  • 要请病假的证明怎么开?(请病假需要怎么开证明)

    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