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百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ck3新dlc(阿拉伯沙漠中绽放的文明之光)

时间:2023-06-0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生活百科

公元前700年,亚述帝王多次对阿拉伯半岛用兵,迫使当地人向他进贡香料、象牙、黄金。麦加城的商业贵族对无产阶级进行高利贷盘剥,加剧阶级对立。广大下层人民要求和平稳定,渴望摆脱经济、政治剥削。古莱什部族利用武力强制推行“圣月制度”,在此期间禁止一切暴力,保护所有人来麦加朝圣和贸易。阿拉伯人认为天房位于世界的中心,是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的交汇点。

引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在死亡之海缓慢流动的波涛之上,一排骆队在浪尖缓行。「贝都因人」的白色长袍随风飘荡,他们的黝黑手臂抓紧骆驼的缰绳,瞳孔中倒映着千年不变的金黄沙丘。驼队的被夕阳拉得瘦长,古老的歌谣随着驼铃声回荡在风中,穿过阿拉伯半岛,纳入地中海的宽广怀抱。

如果说生活在北极圈的「因纽特人」有一千个词来形容不同种类的雪,那么贝都因人就有同样的词来形容沙子、砂砾和岩石。现代贝都因人逐水草而居,依靠骆驼和世代相传的生存技巧在西亚和北非的沙漠中坚韧生活。他们是极少坚持祖先游牧习俗的阿拉伯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经济需求和战乱,许多贝都因人也选择在城市定居,前文描绘的景象正在消失……

然而,这个小民族的祖先却在千年之前完成了喜马拉雅山以西最伟大的征服,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宗教之一,建立了波斯、亚历山大、罗马帝国之后第四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他们的脚步东至葱岭西抵西班牙,他们的商贸纵贯欧亚大陆,他们的船队征服印度洋的惊涛骇浪远抵东南亚,他们的文化硕果璨若星河,与远东华夏文明遥相辉映。

本篇《从部落到帝国》第二期,笔者将带您穿过缥缈沙尘,探寻「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与征服。

起源

1781年,德国历史学家「奥古斯特··冯·施洛塞」坐在办公室中,正为一个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和叙利亚沙漠的古代人种取名而犹豫不决。微风拂过,吹动桌上圣经簌簌翻页,正好在「创世记5:32」篇停下。奥古斯特正欲合上,突然在经文中看到“「诺亚」在500岁时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名叫“闪”(Shem)”。

奥古斯特突然想到,圣经中闪的子孙正是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希伯来人」、「埃兰人」和「亚述人」,他们都说同样的语言。灵光乍现,自己研究的古代种族与“闪”很可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闪”……“闪姆”……,不如加个后缀,就给他们取名为“闪米特人”(Semitic)!

阿拉伯民族就是闪米特人的一支。

六千到四千年前,当阿拉伯人还在半岛南端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时,西北方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苏美尔人」和「亚述人」就已建起恢弘的大理石殿堂,也正是他们在今天土耳其库尔克留下了一块记述历史的楔形文石碑「库尔克巨石」。铭文记载亚述国王御驾亲征敌人并大获全胜的事迹:“他的京城被我破坏,用火烧掉了。他率领1200辆战车,2万士兵,他的盟友阿拉伯国王「金迪布」(Gindibu)还带来了1000个骆驼骑兵。”这是“阿拉伯”一词首次出现在历史上。公元前700年,亚述帝王多次对阿拉伯半岛用兵,迫使当地人向他进贡香料、象牙、黄金。

亚述帝国首都尼尼微的复原图

骑在骆驼上英勇抵抗亚述军队入侵的就是前文的贝都因人(Bedouin),他们彪悍坚韧、桀骜不驯,是生活在半岛北部古老的阿拉伯氏族部落。公元前8世纪,阿拉伯人就在红海和波斯湾沿岸建立了辉煌的商业文明。闪米特语的“-rb”词根有多重含义——包括“西部”“日落”“商人”“沙漠”“旅行”,虽然各不相同,但已基本勾勒出早期阿拉伯人的“用户画像”了。

到六世纪,苏美尔、亚述、巴比伦、赫梯文明只剩下残垣断壁。占据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东罗马帝国」和统治伊拉克的「萨珊波斯帝国」如两扇大门横亘在阿拉伯半岛北部,与南部的阿拉伯散装部落成三足鼎立之势。为建立缓冲区,东罗扶持了「加萨尼王国」,萨珊波斯扶持「拉赫姆王国」,他们都是阿拉伯人藩属国,用以抵御和控制贝都因人侵袭。

两国繁荣昌盛之际,阿拉伯文化也开始蓬勃发展。在统治者的府邸中,诗人和说书人门庭若市,后来被载入《古兰经》的故事文本和早期阿拉伯历史很有可能就是在此完善的。虽然此时的阿拉伯人在罗马、波斯两大文明面前与“蛮夷”无异,但阿拉伯民族意识正在壮大,语言和文化逐渐统一。

贝都因人的政体是部落,组织度极为松散,单一的首领和统一的决策从未出现过。维系贝都因人凝聚力的是以家庭和血缘为纽带的小集体。这并非是他们不够“文明”,而是地理因素导致的。阿拉伯沙漠是地球上最不宜生存的地带之一。虽然半岛三面环海,但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下常年盛行下沉气流,又是由内陆吹向海洋的离岸风,造成海洋水汽也不能深入陆地形成降水,久而久之形成了无边的死亡之海。

在这里,只有亲缘关系才能给人提供保护,单打独斗死路一条。但在6-7世纪,阿拉伯人松散的亲缘纽带被一种更加高效的组织形式或是意识形态替代:「伊斯兰教」。而发明并应用这套制度的人,名叫「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拉 Muhammad ibn Abdullah」。

他的全名是阿布·卡西木·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伊本·阿布杜勒-穆塔利卜·伊本·哈希姆。大意有“真主的仆人”“为人称道的”“呼唤真主者”“真主的使者”“先知”“穆圣”等等。伊斯兰(al-'islām)出自闪米特三字母“s-l-m”,后演变为阿拉伯动词“Aslama”,意思是“接纳和追随真主的命令或意志”。

前伊斯兰时代的阿拉伯

在穆罕默德出生之前,阿拉伯半岛与其他远离“文明中心”的地区并无太大区别。贝都因人以劫掠和游牧为生,定居者则建立了贸易枢纽麦加和农业大城麦地那。各部落信仰五花八门的神,包括神圣的树、巨石和井。不过在大型聚集地,「亚伯拉罕一神教」已经完全取代多神教信仰。犹太教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广泛传播,基督教在东北部的波斯湾沿岸扎根。

「亚伯拉罕一神教」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源头。是犹太人在公元前2000-1500年吸纳两河文明神明与迦南本土神明创造的最古老的一神教体系。狭义来讲是指传说中的先祖「亚伯拉罕」所信奉的「耶和华神」为核心的创世神话为基准的一神理论。核心思想是敬拜唯一真神,不承认其他任何神灵。

所罗门将犹太教圣殿奉献给耶路撒冷

由于自然环境差别,半岛发展不均,各部落经常为争夺资源大打出手。连年战争让社会生产停滞、阶级分化加剧,产生了拥有大量绿洲草地的部落贵族和一无所有的牧民。麦加城的商业贵族对无产阶级进行高利贷盘剥,加剧阶级对立。而东罗马和波斯帝国为争夺商路在阿拉伯半岛反复拉锯掠夺,造成土地荒芜,灌溉被毁,商旅不行,人口锐减。波斯为垄断贸易,又废掉从也门到叙利亚的商路,造成半岛西部经济急剧衰败。

在阿拉伯文明之火濒临熄灭时,巨大的外部压力促使阿拉伯人放弃内斗,寻找出路。阿拉伯贵族阶层希望打破氏族壁垒,夺取新的土地和商道。广大下层人民要求和平稳定,渴望摆脱经济、政治剥削。社会各阶层迫切需要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的阿拉伯民族意识形态来团结一切阿拉伯人建立大一统世俗政权,这就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崛起的必要条件,也是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制度的根源。

公元600年,分裂落后的阿拉伯半岛和北方的两大帝国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出生于古莱什部族的「哈希姆家族」。古莱什部族是阿拉伯半岛西部最强大的势力,拥有麦加「天房」的管理权,从每年的祭祀贸易中牟利。古莱什部族利用武力强制推行“圣月制度”,在此期间禁止一切暴力,保护所有人来麦加朝圣和贸易。

天房\克尔白 (AL-Ka'bah)的阿拉伯语字面意思是“立方体”或“寺庙”。它的历史极其久远,建立伊始就是麦加乃至整个阿拉伯的宗教圣地。阿拉伯人认为天房位于世界的中心,是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的交汇点。后来,《古兰经》记载:“为世人而创设的最古的清真寺,确是在麦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向导。”天房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圣地。

先知·穆罕默德

笔者尝试站在史实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以一个真实的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角度描述穆罕默德,尽量剔除神化、传说、传奇的部分。

穆罕默德的父母、祖父在他年幼时相继离世,由叔父阿布·塔里布担任监护人。说是监护,其实部落的所有儿童都要送到沙漠里跟随贝都因人生存,以此筛选“软弱”的孩子,免得浪费宝贵的资源。塔里布看到穆罕默德还活着,就带着他来往叙利亚,传授贸易经验。这一阶段的史料稀少、充满传说和杜撰,我们能确定的是青年穆罕默德在印度洋和地中海的贸易中获利颇丰,并以正直和诚信声名远播。

Al-Uzza石像,前伊斯兰时代,阿拉伯宗教的三位主要女神之一

这段时间,穆罕穆德接触到多神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积累了大量社会经验和宗教知识,《古兰经》的雏形开始在他的脑中酝酿。595年,25岁的穆罕默德与古莱什部族40岁的寡妇「哈蒂佳(Khadija)」相识并结婚,她是默罕默德事业起步的重要推手。

麦加附近有一座山名叫「贾巴尔·努尔」,意为“光明之山”。相传穆罕默德在600年之后开始频繁进入山中的「希拉洞穴」彻夜冥想,冥想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冥想的结果显而易见。610年的某日,40岁的穆罕默德从洞中回家后,惶恐地告诉妻子哈蒂佳自己在冥想时遇见「大天使加百列」降世临凡,祂说:“你应当奉你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加百列宣称穆罕默德是「真主」拣选的最后先知,随后启发他诵读经文,也就是日后的《古兰经》。

Pinturicchio画作《天使报喜》中的大天使加百列

真主(Allāh)是伊斯兰教传到中国后,“唯一真实主宰”的简称,是伊斯兰世界观中宇宙最高的独一实在、应受崇拜的主宰,音译为“安拉胡”。真主\上帝是古希伯来人、阿拉伯人和亚述人对造物主的共同尊称。祂就是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及其衍生所有分支中的唯一真神。三教同源,系出于此。

在随后的三年里,穆罕默德终日惶恐不安,开始更频繁的祷告,乞求神迹再次降临。良久,他再次得到神启,获悉自己并未被神抛弃。穆罕默德自述道:“有时它(神启)像钟声一样出现,掌握并理解这种灵感是最难的,它会在我明白之后消失。有时,天使会以男人的样子出现并与我交谈,他说什么我都懂。”穆圣的第三位妻子艾莎(Aisha)记述道:“我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里看到先知受到神圣启发,他的额头还留下了汗水。”

摩西是三教共同承认的极为重要的先知

穆罕默德的使命是宣扬信仰上帝\真主,不信者会在“末世”遭到惩罚、不要崇拜偶像,或将其他神灵与真主联系起来。早期古兰经的内容包括死者复活、最后的审判、地狱中的折磨和天堂中的欢愉,是典型的亚伯拉罕一神教的世界观。当时信徒的宗教义务仅包括请求赦罪、帮助弱者、拒绝欺骗、积累财富、禁止杀女婴等。

夜行登霄

613年,穆罕默德初步完善原始教义,正式开启传教活动。他的妻子哈蒂佳是第一位伊斯兰信徒,其他亲友紧随其后。当穆罕默德向麦加人布道时,大部分人只是从他身前路过,或报以嘲笑,但这只是人们对新兴宗教的自然态度。很快,伊斯兰教敬奉唯一神、高度团结的特征开始吸纳第一批教徒。

麦加权贵视穆罕默德为眼中钉。因为他公开宣扬麦加天房中的偶像是“伪神”,而多神教恰是权贵牟利的来源。穆罕默德拒绝了权贵的收买,后果是麦加的伊斯兰组织遭受重创。即便如此也没有人背叛或反悔,这种强大的组织凝聚力是多神教所不具备的。615年,默罕默德指示他的一部分追随者去埃塞俄比亚的阿克苏姆王国避难,伊斯兰教强盛之后,他们便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好几年的时间里,穆罕默德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只能在圣月期间出来讲道。幸亏年轻时积累的声望和财富,哈希姆家族一直出面死保穆罕默德的安全。621年7月28日,穆罕默德对追随者讲述了自己遭遇的又一个神迹:

昨夜,真主命令加百列带着神兽布拉克拜访穆罕默德。他骑着神兽瞬间抵达耶路撒冷,然后踏上登霄石,登上七重天。穆罕默德见到了摩西、还见识了天堂和火狱,最后见到了真主。真主指示说所有穆斯林每天都必须礼拜50次。但摩西提醒他五十拜超过了穆斯林的承受能力,穆罕默德心说确实有点多,就求了真主九次希望减少礼拜次数。最后变成一日五拜。黎明时分,穆罕默德重返麦加。

这就是「夜行登霄」的典故,它确定了伊斯兰教诸多礼仪、教义和理论的神圣性。这种“活人升天”的故事最早出现在犹太人的《以诺书》中,后来基督教文学也有提及。后世穆斯林学者很可能参考前人作品创作了夜行登霄。

穆罕默德每次受到“神启”,就会把内容背诵给追随者,后者会将其记录下来。那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喜爱背诵诗歌,喜欢以此提升记忆力并学习知识,还出现了很多背诵诗歌的比赛。后来,数百万人用阿拉伯语记住了整本古兰经。伊斯兰教权威《布哈里圣训》记载,穆罕默德的私人秘书扎伊德依靠零散片段和自己的记忆,编撰出了完整的《古兰经》。当“官方”古兰经出现后,其他穆斯林社区的文献材料就被烧毁了。

注:此举可以避免因方言差异出现对经文的阐述误差。

传说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之地,耶路撒冷圣殿山圆顶清真寺

如果说亚伯拉罕一神教1.0版本是犹太教,2.0版本是基督教,那么3.0版本就是伊斯兰教。后者否定基督教“二创”的耶稣是神的化身,否定三位一体,代之更符合亚伯拉罕一神教内核的《古兰经》。以禁绝偶像为例,这本来就是古代一神教的纲领,但基督教仍然创作了大量绘画和雕塑,而伊斯兰教则是严格遵守,凡涉及真主和穆圣的形象一律用文字或“马赛克”代替。正是这些严苛的规章,保证了早期伊斯兰教的纯洁性,自然具备更强的信仰号召力。

《古兰经》不仅仅是形而上的宗教典籍,更是一部极为详细的穆斯林生活百科全书。从饮食起居到文化习俗,从政治到战争,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都顾及到了。而且在那个时代,书中的绝大多数指导都是正确而先进的。但是,也正是因为穆圣那一代人将制度设计的太完美,以至后人几乎没有任何根据时代发展修订或改革的空间。这是欧洲文明逐渐领先阿拉伯文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九世纪,巴格达的伊斯兰神学教派百家争鸣。「穆尔太齐赖派」的神学家认为人类的自由意志与绝对的神权并不矛盾:真主赋予人类理性判断的能力和创造力,也叫“qudra”(全能),籍此人类可以自由行动。「法拉斯法派」则形成了另一个理性学派,他们置身于神学领域之外,遵循希腊的哲学传统,希望包容一切领域的知识。

但是,倡导自由、理性思想的学派终究败给了保守的传统派。后者认为《古兰经》是永恒、绝对的、不可置疑的绝对权威。于是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自由意志、尊重科学的思想从伊斯兰的土地上败退下来,直到十九世纪晚期才再次出现一丝微光。

但在此时,伊斯兰文明已经落后世界太多,太多了。

《麦地那宪章》

穆罕默德的妻子和叔父在619年去世,哈希姆家族宣布不再保护他。在无处可去之时,穆罕默德认识了一个来自「雅特里布」的人,他推荐穆罕默德前往这座城市,因为这里有犹太社区,大家对一神教都比较熟悉和认可。而且雅特里布人也希望取代麦加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霸权,通过团结在伊斯兰教和穆罕默德的领导下。620年6月,75名穆斯林来到麦加朝圣并秘密会见穆罕默德。他们发誓效忠穆罕穆德,誓言为:

“血就是血,不该流出的血就是不该流出的血。我属于你,你属于我。我将与那些与你作战的人作战,并与那些与你和平相处的人和平相处。”

麦地那先知清真寺

622年6月,被暗杀威胁、走投无路的穆罕默德做出了永远改变人类历史的重大决定:率领全部信徒从麦加迁移到北方450公里外的雅特里布。圣训将这次行动称为「希吉拉 Hijra」即“迁徙志”。622年7月16日,穆罕默德率部北上的那天成为「伊斯兰历」元年元月元日。此后,雅特里布改名为「麦地那·纳比」,意为“先知之城”。跟随穆罕默德迁徙的人包括艾布、欧麦尔和奥斯曼,他们后来成为先知事业的头三任继承者。这场迁徙标志着穆罕默德摆脱了“地方宗教头目”的身份,成为一个规模虽小但极为团结的势力领袖。

抵达麦地那后,本地十二个重要部族代表邀请穆罕默德作为中立的局外人调解仇恨。穆罕默德当仁不让,亲自起草了「麦地那宪章」。他将本地的阿拉伯部落、犹太社群和穆斯林捏合在一起组成联盟,以先知的身份引导所有人皈依伊斯兰教。针对政治问题,穆罕默德规定:“每个部族都必须约束族人,彼此间的血债要用合作的方式偿还,要支付赎金换取俘虏,穆斯林之间的交往必须符合善良和正义的原则。”

《麦地那宪章》重新定义了穆斯林之间的关系。将信仰置于血缘之上,强调个人为“大家”而非“小家”付出,“大家”就是名为伊斯兰教的想象共同体和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世俗政权。从这一天开始,中世纪地中海沿岸最高效的政治实体诞生了,它将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从麦地那部落联盟发展为地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

结语

本篇《从部落到帝国②:阿拉伯帝国》(上)为您简要讲述了阿拉伯民族起源、伊斯兰之前的状态以及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历史。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也不是一拍脑门就建立的,它是一个漫长的、符合逻辑的历史进程。每一个元素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没有长期分裂的阿拉伯半岛,就没有必然的大一统趋势;没有伊斯兰教作为意识形态纽带,穆罕默德的势力转瞬即逝;没有穆罕默德本人的政治、军事才能,伊斯兰教就会如犹太教那般四散飘零,湮没于历史尘埃。

者将在下篇为您介绍穆罕默德作为战略天才的军事生涯和史诗级的阿拉伯帝国大征服运动。觉得有所收获可以点个赞,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
  • 白夜行一样好看的小说(白夜行终于读完了)

    警方在她家发现了吃过之后丢弃的包装盒,于是警方断定桐原洋介那天来过雪穗家。西本母女两人居住,雪穗的父亲七年前在工地上发生意外去世了。警方猜测桐原洋介和西本文代的关系不一般,不巧的是西本文代却有完美的不在场的证明。寺崎忠夫承认了他和西本文代确实在交往。这时的警方,推测桐原洋介可能是胁迫西本文代,而寺崎忠夫无法忍受,便将其杀害的,又不巧的是,这个时候,寺崎忠夫发生了意外,疲劳驾驶意外死亡。

  • 昀怎么读什么意思(昀读音和解释)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昀怎么读什么意思昀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yún。释义为日光,出自于《玉篇》――昀,日光也。多用于人名,纪昀,即纪晓岚。《玉篇》日光也。昀部首:日昀笔画:8

  • 屋顶被火球砸死(神秘火球坠落挪威首都)

    NMN当地时间7月25日午夜,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些市民被空中传来的巨响惊醒。研究人员推测,这个火球是一颗火流星。根据监控,研究人员推断这颗火流星最终落入了距奥斯陆市区约60公里的Finnemarka森林中,并在流星坠落后进行了搜寻。这颗火流星的本体有卡车般大,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30倍左右。它坠落后给当地的建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使大约1200人不同程度地受伤神秘火球午夜坠落挪威的森林。

  • 帝豪s和帝豪gs有什么区别(帝豪s跟帝豪gs)

    近日,小编经常收到小伙伴们关于“帝豪S和帝豪GS有什么区别”的相关留言,现在为大家讲解。帝豪s和帝豪gs都是吉列汽车旗下的SUV车型。帝豪s和帝豪gs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产品售价对比,帝豪s的定价比帝豪gs稍微高一些;2,产品定位对比,帝豪s虽然跟帝豪gs在车型还有很多方面很类似,但是帝豪s更注重在年轻运动、时尚感、科技感方面的品牌升级。买车究竟是买轿车好呢?其实,这个关键还是要看买车的目的是什么。

  • 普通翡翠怎么让它水头好点(如果你不懂翡翠的)

    当欣赏翡翠的水头时,联想起女人如水这句话,都有那么一种类似的感觉,清新雅致,显得是那样的纯净而动人、单纯、和平之美别具韵味。水头是翡翠业内的行家通过长时期的观察总结出来的一种比拟性的表述。说到翡翠的水头,大家都知道透明度好的翡翠,水头就好,水头就是翡翠的透明度,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水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是评价翡翠的重要因素之一。

  • 鲜红的太阳在徐徐上升改成比喻句(什么是比喻句)

    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鲜红的太阳在徐徐上升改成比喻句徐徐上升的太阳像鲜红的一团火。鲜红的太阳在徐徐上升,像一个硕大的火球。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 金乡定亲风俗(文化费县之婚嫁习俗篇)

    费县民间关于婚嫁的习俗讲究也特别多,操办起来也是力求热闹。不过了解费县这些习俗还是很有意义的,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礼节的设定本来也具有实用价值。费县的很多婚嫁习俗也是这样,看似落后的无价值的仪式,有一部分因为生活习惯变化太大没有操作必要了,但大部分还是有价值的。今天首先介绍费县婚嫁习俗当中的定亲仪式,明天介绍送日子习俗,欢迎继续关注。

  • 隔离乳可以直接涂吗(怎么使用)

    隔离乳的主要作用是隔绝皮肤和彩妆,以及空气中的污染物,虽然它里面也含有一定物质,可以滋养肌肤,但单靠这些是不能够满足肌肤要求的,所以在使用隔离乳之前要做好基础护肤工作。一般情况下最简单的步骤是在使用完爽肤水以及乳液之后涂抹隔离乳,如果是本身肌肤比较容易出油,或是夏天容易出汗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拍完水之后使用隔离乳。隔离乳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肌肤,使用完隔离乳之后,就可以使用其他彩妆产品了。

  • 等一个人的说说(20条等一个人的说说心情短语)

    死缠烂打的样子特别丑,所以我选择自己走。如果有一天,我走进你的心里,我也会哭,因为那里没有我。

  • 要请病假的证明怎么开?(请病假需要怎么开证明)

    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