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百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万物并育而不相悖作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时间:2023-06-08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生活百科

儒家重“仁”,但仁只是儒家伦理的最高范畴,而不是儒家哲学的最高范畴。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原则的范导下,儒家之仁的范围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统摄的“仁”,宋儒称之为“万物一体之仁”。礼法如果有悖仁义、有悖“道”,就必须以“道”为最高标准进行调整。

万物并育而不相悖作文?儒家哲学的精神是儒家哲学“精微的内在动力”这种精微的内在动力,常常表现于一些具有驱动性、范导性的观念上这些观念包括以和为贵、刚健有为、天人合一、内圣外王、极高明而道中庸、仁义中和、以民为本、以生命为中心等那么,儒家哲学中是否存在着能够统领、范导上述诸观念的更基本的观念?答案是肯定的,笔者认为这个更基本的观念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万物并育而不相悖作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万物并育而不相悖作文

儒家哲学的精神是儒家哲学“精微的内在动力”。这种精微的内在动力,常常表现于一些具有驱动性、范导性的观念上。这些观念包括以和为贵、刚健有为、天人合一、内圣外王、极高明而道中庸、仁义中和、以民为本、以生命为中心等。那么,儒家哲学中是否存在着能够统领、范导上述诸观念的更基本的观念?答案是肯定的,笔者认为这个更基本的观念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儒家哲学根本精神的观念表达,是源自儒家哲学最高范畴的要求。儒家重“仁”,但仁只是儒家伦理的最高范畴,而不是儒家哲学的最高范畴。儒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从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主张来看,道在孔子思想中占据最高地位;宋明理学重“理”,而万理之“总稽”是“道”,就此而言,新儒家的最高范畴也是道;现代新儒家虽强调心性之学,但也承认性是由天命(道)下贯而来。儒家所谓道,不同于道家之道。道家之道是“有”与“无”的联结者——老子之道是联结有无的“路径”,庄子之道是联结有无的“枢纽”。而儒家所谓道,则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条“无过无不及”于某种边界的道路,这个边界,就是《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中庸之道是无过无不及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一终极边界的道路,这意味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源自“道”的要求,是儒家思想中最具范导性的原理。基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不仅“以和为贵”“刚健有为”等观念能得到系统说明,儒家哲学的诸多特点,如伦理学上对万物一体之仁的强调、认识论上对价值与行动的重视、政治学中对“大同”“道治”的追求等,也能得到统一的、根本性的理解。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范导的伦理学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一范导性原理,落实到伦理领域,形成的是一种以“万物一体之仁”为基本原则的、超越人伦关系的伦理学。

仁是儒家伦理的核心范畴,孔子对仁有多角度的阐发,但孔子之仁的核心之意是“爱人”。孔子之后的思孟学派,开启了对儒家之“仁”的转进。这种转进的关键,是将仁置于天之所“命”的视域之下。天之所命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原则的范导下,儒家之仁的范围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在思孟学派那里已初见端倪,而在宋明理学中,不仅仁所指向的对象由亲、民扩展到万物,仁的内容也有多维扩展。宋明儒者中,有以“觉”“感”论仁者,有以“生意”“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论仁者,有以“公”论仁者。这些关于仁之内容的新论断,看似松散无绪,实则统一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统摄的“仁”,宋儒称之为“万物一体之仁”。万物一体之仁要求“仁”应以“万物共生”为念。以万物共生为念,仁的对象就要从人扩展至万物;以万物共生为念,仁就要重视知觉能力的扩展;以万物共生为念,仁就要重视化育万物、重视生生;以万物共生为念,仁就要克服一己一类的利、欲之蔽,强调公而不私。“万物一体之仁”对孔子之仁的推进,使得儒家伦理超越了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与当代的责任伦理、生态伦理、技术伦理产生了共鸣,而这种共鸣由以产生的精神基础,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范导的认识论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一范导性原理,落实到认识领域,形成的是一种重视“价值”与“行动”的认识论,它与强调事实认知的狭义认识论不同,是一种广义认识论。

对儒家而言,认识的最高目标是求“知道”,而其所谓“知道”,本质上就是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中庸之道。这种“知道”,包含三个维度:第一,“知道”包含着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一价值原则的肯定。在儒家看来,不认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一原则,算不上“知道”。儒家对“良知”“德性之知”的重视,对诚、敬等为学之方的重视,都与价值的肯认相关,而所有价值的终极根据,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第二,“知道”包含着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具体道路的认识。这意味着,“知道”离不开对具体事物的认知。只有基于对万物之性的具体认知,我们才能确定一物与他物之间并育而不相害的边界,才能确定哪一条路径能真正地赞天地之化育而非拔苗助长或戕害万物。儒家对群体及其历史经验的重视,对“学”与“习”的重视,对慎思明辨、穷理尽性的重视,不仅指向价值,也指向事实。第三,“知道”包含着遵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行动。儒家对知行合一的强调,与其求“知道”的目标密不可分。“知道”之“知”是路径之知,它必然指向“行”。王阳明认为,真正的“知”即知县、知州之“知”,这样的知,一定包含行动。对儒家而言,严格意义上的“知道”,应同时包括上述三个方面。以“知孝道”为例,不认可孝道(父子和合之道)这一价值原则,固然不能算知孝道;而认可孝的原则,但对天之温凉、父之饱暖等具体知识一无所知,也不能算知孝道;认可孝的原则,也知道如何行孝,但却不付诸实际行动,同样不能算知孝道。

儒家的“知道”之知,是包含价值、知识、行动于其内的知,是涉及认知与行动、包含事实之知与价值之知的“大知”。基于“大知”的认识论,是一种“同真善”(张岱年语)的认识论,是一种“联系着伦理学、美学”(冯契语)的认识论,是一种“与价值论相统一”(赵馥洁语)的认识论,是一种强调“知行合一”、兼顾能力之知和命题性知识的认识论。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范导的政治学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一范导性原理,落实到政治领域,形成的是一种以“大同”为理想、以“道治”为路径的政治学。

儒家所期望的社会,是体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之理想的大同社会。王道之治、协和万邦乃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都折射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要求。儒家向往的大同,有自然的根据,却不是自然运行的必然结果。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的实现,不能完全交给自然,更不能诉诸丛林法则,它需要人的刚健有为,需要人的厚德载物。

落实高远理想于现实,离不开具体的路径。对于这一路径,《老子》的描述是“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我们可以加之以“失礼而后法”。《老子》对道之“下落”持批评态度,但中国历史的实际进程表明,这就是“道”向下落实的具体路径。儒家主张的政治秩序,直接地受制于礼、法,间接地受制于仁、义,根本上则受制于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之道。儒家强调道、德、仁、义、礼、法的一致性,但当这些规范发生冲突时,道、德、仁、义、礼、法由高到低的排序也适用于儒家。礼法如果有悖仁义、有悖“道”,就必须以“道”为最高标准进行调整。就此而言,儒家乃至中国政治的最高原则是“道”而不是“法”,其社会治理最理想的方式是“道治”而不是其他的“治”。这一点,即便在重“法”的法家那里也是成立的。“法”要循“道”,就要保留某种相对灵活的机制。在中国社会治理史上,人们对正“法”向“道”的机制有不同的设计和选择,这些设计和选择尽管在后世甚至当时就受到了种种批评,但“法”“道”冲突时能够回归“道”的机制(无论其方式、效果如何)本身,却一直客观存在。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虽不是孔子首先提出的主张,但它应是孔子“中庸”的最终指向。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理想宇宙秩序的向往,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之基,是儒家的格物穷理之源,是儒家的治国平天下之据。源于儒家之“道”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价值,是动力,是道路,是儒家哲学的根本精神。

(作者:刘静芳、刘曦,分别系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助理研究员)

    推荐阅读
  • 白夜行一样好看的小说(白夜行终于读完了)

    警方在她家发现了吃过之后丢弃的包装盒,于是警方断定桐原洋介那天来过雪穗家。西本母女两人居住,雪穗的父亲七年前在工地上发生意外去世了。警方猜测桐原洋介和西本文代的关系不一般,不巧的是西本文代却有完美的不在场的证明。寺崎忠夫承认了他和西本文代确实在交往。这时的警方,推测桐原洋介可能是胁迫西本文代,而寺崎忠夫无法忍受,便将其杀害的,又不巧的是,这个时候,寺崎忠夫发生了意外,疲劳驾驶意外死亡。

  • 昀怎么读什么意思(昀读音和解释)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昀怎么读什么意思昀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yún。释义为日光,出自于《玉篇》――昀,日光也。多用于人名,纪昀,即纪晓岚。《玉篇》日光也。昀部首:日昀笔画:8

  • 屋顶被火球砸死(神秘火球坠落挪威首都)

    NMN当地时间7月25日午夜,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些市民被空中传来的巨响惊醒。研究人员推测,这个火球是一颗火流星。根据监控,研究人员推断这颗火流星最终落入了距奥斯陆市区约60公里的Finnemarka森林中,并在流星坠落后进行了搜寻。这颗火流星的本体有卡车般大,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30倍左右。它坠落后给当地的建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使大约1200人不同程度地受伤神秘火球午夜坠落挪威的森林。

  • 帝豪s和帝豪gs有什么区别(帝豪s跟帝豪gs)

    近日,小编经常收到小伙伴们关于“帝豪S和帝豪GS有什么区别”的相关留言,现在为大家讲解。帝豪s和帝豪gs都是吉列汽车旗下的SUV车型。帝豪s和帝豪gs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产品售价对比,帝豪s的定价比帝豪gs稍微高一些;2,产品定位对比,帝豪s虽然跟帝豪gs在车型还有很多方面很类似,但是帝豪s更注重在年轻运动、时尚感、科技感方面的品牌升级。买车究竟是买轿车好呢?其实,这个关键还是要看买车的目的是什么。

  • 普通翡翠怎么让它水头好点(如果你不懂翡翠的)

    当欣赏翡翠的水头时,联想起女人如水这句话,都有那么一种类似的感觉,清新雅致,显得是那样的纯净而动人、单纯、和平之美别具韵味。水头是翡翠业内的行家通过长时期的观察总结出来的一种比拟性的表述。说到翡翠的水头,大家都知道透明度好的翡翠,水头就好,水头就是翡翠的透明度,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水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是评价翡翠的重要因素之一。

  • 鲜红的太阳在徐徐上升改成比喻句(什么是比喻句)

    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鲜红的太阳在徐徐上升改成比喻句徐徐上升的太阳像鲜红的一团火。鲜红的太阳在徐徐上升,像一个硕大的火球。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 金乡定亲风俗(文化费县之婚嫁习俗篇)

    费县民间关于婚嫁的习俗讲究也特别多,操办起来也是力求热闹。不过了解费县这些习俗还是很有意义的,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礼节的设定本来也具有实用价值。费县的很多婚嫁习俗也是这样,看似落后的无价值的仪式,有一部分因为生活习惯变化太大没有操作必要了,但大部分还是有价值的。今天首先介绍费县婚嫁习俗当中的定亲仪式,明天介绍送日子习俗,欢迎继续关注。

  • 隔离乳可以直接涂吗(怎么使用)

    隔离乳的主要作用是隔绝皮肤和彩妆,以及空气中的污染物,虽然它里面也含有一定物质,可以滋养肌肤,但单靠这些是不能够满足肌肤要求的,所以在使用隔离乳之前要做好基础护肤工作。一般情况下最简单的步骤是在使用完爽肤水以及乳液之后涂抹隔离乳,如果是本身肌肤比较容易出油,或是夏天容易出汗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拍完水之后使用隔离乳。隔离乳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肌肤,使用完隔离乳之后,就可以使用其他彩妆产品了。

  • 等一个人的说说(20条等一个人的说说心情短语)

    死缠烂打的样子特别丑,所以我选择自己走。如果有一天,我走进你的心里,我也会哭,因为那里没有我。

  • 要请病假的证明怎么开?(请病假需要怎么开证明)

    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