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百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浅谈1979中美建交(中美建交过程中的国内因素)

时间:2023-05-31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生活百科

中美建交过程中的国内因素达巍国际关系学院教授1978年12月16日,经过半年的艰苦谈判,中美两国政府同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两天之后的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浅谈1979中美建交?达巍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浅谈1979中美建交?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浅谈1979中美建交

达巍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1978 年 12 月 16 日,经过半年的艰苦谈判,中美两国政府同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两天之后的 12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在这次意义深远的中央全会闭幕十天之后,中美两国于 1979 年 1 月 1 日正式建交。

中美建交是中国外交中的大事,改革开放则是中国国内发展战略的历史性变革。两件深刻改变了中美两国与世界的大事在半个月内同时铺开,难道只是历史的巧合?

从学术视角解释40 年前中美建交的过程,至少可以从两个层次入手。一是国际结构。这种观点强调国际格局变化对中美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二是国内因素。这一观点强调国家内部战略、国内政治等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上述两个视角都有相当的解释力,但是本文试图通过论述来强化上述第二种观点。前述 1978 年底的历史以及过去 40 年间的其他一些重大事件,似乎都在昭示一个事实,这就是中美两国国内因素,特别是国内发展战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极其重大,其作用绝不小于国际结构因素。

应当承认,推动中美两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破冰”的是国际结构因素,与中美两国国内战略没有直接关系。一方面,中苏关系在 20 世纪 60 年代急剧恶化,中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威胁逐渐从南方转向北方。1969 年中苏边境冲突对中美“破冰”起到了加速作用。显然,中美改善关系可以平衡中国面临的来自北方的巨大国家安全威胁。由此,中方就有了改善中美关系的国际结构需求。

另一方面,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美国身陷越南战争泥潭,勃列日涅夫治下的苏联在全球的影响力快速上升。据当时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日后成为美国驻华大使的温斯顿•洛德( Winston Lord) 回忆,尼克松访问北京背后有三大战略考虑: 一是试图改善与中国、东欧国家的关系,以增加与苏联周旋时的战略腾挪空间; 二是希望在推动对苏“缓和”的过程中打“中国牌”,给苏联制造“小恐慌”; 三是希望通过对华接近、对苏“缓和”,让越南北方感受到压力,推动美越谈判,使美国达到既从越南抽身,又可保全南越当局的目的。显然,美方对改善中美关系、打“中国牌”也有着强烈的国际结构需求。

中美关系因国际结构因素而“破冰”,但是到 1979 年为止,这股驱动力并未能让中美关系实现彻底正常化。毕竟,在美国的战略棋盘上,美苏“缓和”等议题同样是美方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例如,在卡特政府上台之初,美苏削减战略核武器谈判和巴拿马运河区两个外交议题占据了更重要、更优先的位置。此外,在美国国内,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美国内部亲台势力“不能放弃老朋友( 台湾) ”的声音也始终强大。因此,在“破冰”六年后,中美两国始终未能正式建交。

这种局面直到 1978 年才有了决定性的变化。中美建交“临门一脚”的完成,除了既有的国际格局因素继续发挥作用之外,中国国内发展战略的深刻调整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1977 年 7 月,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中国领导人一边开始酝酿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提速,一边开始提升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认识到,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对外开放,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正如邓小平同志在中美建交后的 1979 年 1 月 24 日会见美国客人时所说的,“我们相信,中美关系正常化能让美国用先进的东西帮助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正是在中国国内战略即将做出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中方在 1978 年上半年与日本谈判《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同意在“反霸条款”问题上使用相对缓和的表述; 在下半年与美国谈判建交公报时,同意在对台军售问题上做出一定妥协。这些决定大大加速了中日完成条约的谈判与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速度。

此外,在中国国内战略即将做出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当时中国领导人与美、日等西方国家打交道的一些细节。1978 年 10 月邓小平同志访日。除了政治议程之外,邓小平同志参观了新日铁、日产、松下等日本企业,乘坐了新干线、气垫船等先进交通工具。

1979 年初邓小平访美期间,两国签订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邓小平参观了福特公司的亚特兰大工厂、波音公司的西雅图工厂以及休斯敦的石油钻探设备、航空航天中心,会见了大批美国商界、学界人士。

另外一个饶有趣味的历史细节是,邓小平同志曾经表示,中国不会在中美正式建交之前向美派出公派留学生。而事实上,1978年 12 月 25 日,中国首批公派赴美留学生抵达美国。当时中美两国只是公布了《建交公报》,离正式建交还有一个星期。对此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当时中国将工作重心转向国内经济建设,为此向发达国家学习科技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中国领导人连一个星期都不愿多等。

显然,中国发展战略即将做出重大调整,中国领导人即将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部署,是 1978 年下半年中美关系正常化谈判得以加速的最主要原因。在中美两国之间,关系正常化的推力主要来自中国

美方在 1978 年中美建交谈判期间,基本上仍是从国际战略的视角看待中美关系正常化。根据 1972 年尼克松访华时担任美方翻译的外交家傅利民( Chas W. Freeman Jr.) 回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美国战略界主流仍不相信中国真的会发生变化。傅利民 1979 在北京出差期间遇到“个体户在长安街旁卖面条”,他才意识到“这是一场革命”。傅利民回忆说,直至 1980 年 2 月,他的观点仍然受到美国主流“中国通”以及国务院官员的拒斥甚至嘲笑。

当然,中国国内战略变化是构成中美关系正常化加速的主要变量,并不意味着1979 年的中美建交与美国国内因素完全无关。首先,美国政府内部对华决策权的转移是美方最终能够与中方在 1978 年底完成建交谈判的前提条件。时任美国国务卿赛勒斯•万斯( Cyrus Vance) 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Zbigniew Brzezinski) 分别代表了卡特政府内部反对和主张中美关系尽快正常化的两股力量。卡特总统最终倒向布热津斯基、白宫接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谈判,极大地推动了中美建交的进程。

其次,美国国内政治议程是决定中美最终建交时间的重要因素。在中美建交谈判过程中,卡特政府一直有意绕过国会。卡特政府担心国会亲台议员以及台湾游说力量会阻碍中美建交,国会参议院围绕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的争论也可能影响对华建交。1978 年 12 月 7 日美国举行了中期选举。美方认为,如果不能在 1979 年 1 月初新一届国会就职之前宣布建交,美国内部的府会矛盾将导致建交拖延到 1979 年年底之后。

第三,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从美国自身的发展战略看,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以及中国同时启动的改革开放进程,或许可以说是在无意间“呼应”了美国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战略的调整。1979 年 5 月,撒切尔夫人开始担任英国首相;1981 年 1 月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在这两位西方世界领导人的带领下,“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模式开始在西方世界迅猛扩展。中国改革开放尽管在性质上与西方世界新自由主义思潮存在根本不同,但是在实际政策层面,两者都强调市场在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都致力于解除、减少国家对市场的管制和控制,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美国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发生在中美建交之后,因此当然并非推动中美建交的直接力量。但是这种“呼应”和“契合”在中美建交后很快推动了中美关系向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对外长期采取了融入国际体系的战略;在推进经济全球化、扩展美国主导秩序的过程中,美国对华则长期采取了接触战略。

从结果看,两国国内战略取向的契合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深入发展,而中美关系的深入发展不仅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交融,也助推了原先由西方国家引领的国际秩序向全球扩展。这一过程在冷战结束后达到了巅峰,并导致人类社会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几乎覆盖所有国家的“全球秩序”。

总括而言,40 年前,中国领导人选择的中国国内发展战略,以及美国发展战略随 后的演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后 40 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势态。40 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面临重大的范式性转换局面,这种转变带来的困难局面将是长期的。这种长期性一方面来自于国际格局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国家发展战略取向的稳定性。任何一个国家发展战略都不是短期摆动的。

中美关系的矛盾与两国国内发展战略的转变及双方认知的落差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由是观之,今天中美关系面临的困难局面将是长期的。这种长期性一方面来自于国际格局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国家发展战略取向的稳定性。任何一个国家发展战略都不是短期摆动的。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 40 年之久,当前的阶段性新特点也是中国领导层深思熟虑的战略部署。与此同时,美国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向则刚刚开始启动,未来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推荐阅读
  • 白夜行一样好看的小说(白夜行终于读完了)

    警方在她家发现了吃过之后丢弃的包装盒,于是警方断定桐原洋介那天来过雪穗家。西本母女两人居住,雪穗的父亲七年前在工地上发生意外去世了。警方猜测桐原洋介和西本文代的关系不一般,不巧的是西本文代却有完美的不在场的证明。寺崎忠夫承认了他和西本文代确实在交往。这时的警方,推测桐原洋介可能是胁迫西本文代,而寺崎忠夫无法忍受,便将其杀害的,又不巧的是,这个时候,寺崎忠夫发生了意外,疲劳驾驶意外死亡。

  • 昀怎么读什么意思(昀读音和解释)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昀怎么读什么意思昀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yún。释义为日光,出自于《玉篇》――昀,日光也。多用于人名,纪昀,即纪晓岚。《玉篇》日光也。昀部首:日昀笔画:8

  • 屋顶被火球砸死(神秘火球坠落挪威首都)

    NMN当地时间7月25日午夜,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些市民被空中传来的巨响惊醒。研究人员推测,这个火球是一颗火流星。根据监控,研究人员推断这颗火流星最终落入了距奥斯陆市区约60公里的Finnemarka森林中,并在流星坠落后进行了搜寻。这颗火流星的本体有卡车般大,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30倍左右。它坠落后给当地的建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使大约1200人不同程度地受伤神秘火球午夜坠落挪威的森林。

  • 帝豪s和帝豪gs有什么区别(帝豪s跟帝豪gs)

    近日,小编经常收到小伙伴们关于“帝豪S和帝豪GS有什么区别”的相关留言,现在为大家讲解。帝豪s和帝豪gs都是吉列汽车旗下的SUV车型。帝豪s和帝豪gs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产品售价对比,帝豪s的定价比帝豪gs稍微高一些;2,产品定位对比,帝豪s虽然跟帝豪gs在车型还有很多方面很类似,但是帝豪s更注重在年轻运动、时尚感、科技感方面的品牌升级。买车究竟是买轿车好呢?其实,这个关键还是要看买车的目的是什么。

  • 普通翡翠怎么让它水头好点(如果你不懂翡翠的)

    当欣赏翡翠的水头时,联想起女人如水这句话,都有那么一种类似的感觉,清新雅致,显得是那样的纯净而动人、单纯、和平之美别具韵味。水头是翡翠业内的行家通过长时期的观察总结出来的一种比拟性的表述。说到翡翠的水头,大家都知道透明度好的翡翠,水头就好,水头就是翡翠的透明度,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水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是评价翡翠的重要因素之一。

  • 鲜红的太阳在徐徐上升改成比喻句(什么是比喻句)

    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鲜红的太阳在徐徐上升改成比喻句徐徐上升的太阳像鲜红的一团火。鲜红的太阳在徐徐上升,像一个硕大的火球。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 金乡定亲风俗(文化费县之婚嫁习俗篇)

    费县民间关于婚嫁的习俗讲究也特别多,操办起来也是力求热闹。不过了解费县这些习俗还是很有意义的,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礼节的设定本来也具有实用价值。费县的很多婚嫁习俗也是这样,看似落后的无价值的仪式,有一部分因为生活习惯变化太大没有操作必要了,但大部分还是有价值的。今天首先介绍费县婚嫁习俗当中的定亲仪式,明天介绍送日子习俗,欢迎继续关注。

  • 隔离乳可以直接涂吗(怎么使用)

    隔离乳的主要作用是隔绝皮肤和彩妆,以及空气中的污染物,虽然它里面也含有一定物质,可以滋养肌肤,但单靠这些是不能够满足肌肤要求的,所以在使用隔离乳之前要做好基础护肤工作。一般情况下最简单的步骤是在使用完爽肤水以及乳液之后涂抹隔离乳,如果是本身肌肤比较容易出油,或是夏天容易出汗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拍完水之后使用隔离乳。隔离乳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肌肤,使用完隔离乳之后,就可以使用其他彩妆产品了。

  • 等一个人的说说(20条等一个人的说说心情短语)

    死缠烂打的样子特别丑,所以我选择自己走。如果有一天,我走进你的心里,我也会哭,因为那里没有我。

  • 要请病假的证明怎么开?(请病假需要怎么开证明)

    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