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铅锌统称为铅,铜钱铸造中比例最高达到48%左右,与铜的含量不相上下。最为重要的铅锌材料来源地是贵州,因此形成了一条“黔铅京运”之路。黔铅京运途径九省,横跨南北,途程万余里。乾隆十四年,贵州巡抚爱必达奏报:贵州“每年运供京局及川黔两省鼓铸,并运汉销售,共铅九百万斤。现各厂岁出铅一千四百余万斤”。一直到光绪末年,京局停止铸钱,京铅才停运。

清代铅锌统称为铅,铜钱铸造中比例最高达到48%左右,与铜的含量不相上下。最为重要的铅锌材料来源地是贵州,因此形成了一条“黔铅京运”之路。
黔铅京运的兴起源于京局铸币量扩大而引发的币材需求,自雍正十三年(1735年)起,中央每年划拨白银近30万两采购黔铅460万余斤,由贵州省派员分批押送,自黔西北大定府陆运至四川永宁铅店,然后沿永宁河,长江,运河入京。黔铅京运途径九省,横跨南北,途程万余里。“令贵州巡抚遴委贤员,照各厂定价,每百斤给价银一两三钱,依数采买,分解宝泉、宝源二局,每百斤给水脚银三两。其商办之铅,停其采买。”乾隆十四年(1749),贵州巡抚爱必达奏报:贵州“每年运供京局及川黔两省鼓铸,并运汉销售,共铅九百万斤。现各厂岁出铅一千四百余万斤”。咸丰三年(1835)因战乱一度中断。一直到光绪末年,京局停止铸钱,京铅才停运。
由“贵州大曲”冠名播出的《这一站,贵州》(第二季)已于12月23日21:20在贵州卫视播出,此外,节目会在优酷、腾讯、哔哩哔哩、IPTV网络平台上线,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