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百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勇挑重担做行动上的排头兵(牢记嘱托建新功)

时间:2023-05-26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生活百科

2020年3月29日,来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冒雨察看码头现场集装箱作业场景,听取港区情况和复工复产情况汇报,同港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桥吊司机竺士杰作为代表向汇报工作。竺士杰一下子蒙了,火急火燎赶到现场。竺士杰端坐在操作台前,眼观六路,确认着码头作业面安全。海陆两侧监控画面无误,重量显示器数据正常。“到明年3月,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会有9台桥吊完成远控改造,智能化、自动化将使码头整体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

2020年3月29日,来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冒雨察看码头现场集装箱作业场景,听取港区情况和复工复产情况汇报,同港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桥吊司机竺士杰作为代表向汇报工作。

看到港口职工精神昂扬,称赞说:“港口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设施,你们是一支非常硬核的突击力量。”对宁波舟山港提出殷切期望:“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浙江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万吨巨轮云集,桥吊高耸林立,集装箱卡车往来不息。

一大早,桥吊司机竺士杰准时乘坐工程电梯,直达在49米高空的工作岗位——悬挂在桥吊大梁下的司机室。

坐在这个相当于16层楼高、仅有几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通过脚下的透明玻璃往下看,地面上的集装箱就像一个个火柴盒,集装箱上的锁孔更是像针眼一样小。

竺士杰低头弯腰,瞄准集装箱四边,熟练地操作各种手柄和按钮,控制着重达千吨的庞大桥吊,将带有4个锥形锁头的吊具缓缓放下,然后稳稳地送入集装箱四角的锁孔。

竺士杰在浙江宁波市北仑区穿山港区港口桥吊上作业(2022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着箱、闭锁、拉升、落箱、开锁……动作行云流水,不到一分钟,一个庞大的集装箱被准确放在了指定位置,上下层叠放误差不超过2厘米。

这样的工作场景是竺士杰最熟悉的。在码头待了20多年,他的肤色黝黑,利落的平头,穿着略显褪色而又整洁的工作服,看起来质朴敦厚。时间的磨砺,使他成为在高空中“穿针引线”的桥吊高手,每一个动作的精细控制都早已形成肌肉记忆。

不过近年来,码头设备智能化改造快速推进,远控操作集装箱装卸成为大趋势。竺士杰这样的老司机遇到了新挑战。

在浙江宁波市北仑区穿山港区港口,竺士杰在工作中(2022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过去我们工作时全凭肉眼。用上远控后,操作传统设备‘望闻问切’的方法都不管用了,没有自己的直观感受,只能依靠画面和数据。”竺士杰说,“驾驭这样的远控设备,对我来说是全新课题。”

去年6月,穿山港区完成首台传统桥吊的远控改造,竺士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3分多钟!首次尝试,耗时比操作传统设备的平均用时足足多出一倍。竺士杰心里不是滋味:“这哪行啊,用时太长了!”

桥吊效率是一座港口运行效率的关键指标之一。“要求我们坚持一流标准,远控操作效率必须提高!”竺士杰“不服输”的拧劲儿上来了。

当年,技校毕业进入港口工作之初,竺士杰就憋着要争上游。工作不到半年,他就成为操作20多米高龙门吊的熟练工。“桥吊司机技术含量更高,我就想上40多米的桥吊挑战自己。”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让他创造了一小时起吊185个集装箱的纪录,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如今面对新挑战,竺士杰又成了刚入门的“学徒”,一头扎进对远控操作的研究,也激起了自己的闯劲儿。

没有经验可循,就自己摸索。他和同事研发了一套集装箱码头作业动态模型。“有了模型,能把抽象理论变成直观动作,让司机理解设备运行原理,在操作端降低故障率。”

采集数据、设计图纸、寻找材料……日常工作之余,竺士杰把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开发这个模型上。没有模具就自己开发,没有现成零件,就想方设法找东西替代,光是吊具伸缩梁,就来回试了十几种不同规格的磁铁。

竺士杰(左三)在浙江宁波市北仑区穿山港区的工作室内利用模型向青年工人讲述桥吊操作原理(2022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汉 摄

一个寻常的周六,早上7点,电话急促地响起,是模型师傅打来的:“竺师傅,不好了,工作室着火了。”

竺士杰一下子蒙了,火急火燎赶到现场。设计图纸和刚做完的桥吊大梁模型都烧没了,两三个月的努力付之一炬。竺士杰心乱如麻。

幸好,模型数据保存在电脑里。冷静下来,竺士杰告诉自己,哪怕回到起点,这条路也一定要走下去。自此,下班后、节假日,只要一有空,竺士杰就上门找模型师傅,从头再来。

“这套模型用了一年多才做成,近万个零件,精度误差不到1毫米。”竺士杰操作模型遥控器,吊臂的收放、钢丝绳的松紧、吊具的倾转角度……真实作业场景被最大限度还原。“现在它可是我们司机培训的独门‘宝贝’。”

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里,还有不少“宝贝”让竺士杰如数家珍:和高校合作开发的远控模拟设备,既不占用码头作业资源,又提供了实践操作平台,培训司机可少不了它;沉甸甸的操作手册,记录了自己20多年的操作经验,这两年多,这本操作法越写越厚,司机远控吊箱的平均时间越来越短……

竺士杰和同事们一边钻研理论知识,一边苦练操作技术,终于有了收获——

宽敞明亮的远程控制室里,19个摄像头传回作业现场不同角度的画面,清晰呈现在6块屏幕上。竺士杰端坐在操作台前,眼观六路,确认着码头作业面安全。

“一切准备就绪。”一挡、两挡、三挡……左手轻推摇杆,千米之外的49号桥吊无人司机室开始向前运行;右手同时推动吊具起升手柄,吊具在空中划出一道流畅弧线,精准定位,稳稳抓住集装箱。

“起吊环节我最不放心,一旦叠放的集装箱和下层有勾带,可能造成掉箱,那麻烦就大了。”竺士杰缓缓拉着操纵杆,敏锐的目光在各个屏幕扫过,不漏过起吊状态的每一帧信息。

海陆两侧监控画面无误,重量显示器数据正常。竺士杰放下心,一串熟练的操作,集装箱稳稳落在卡车上。

“1分36秒!”数字在计时器上定格,竺士杰挥了挥握紧的拳头,“太好了!基本接近传统设备的操作时间!”

“箱子运行环节还可以优化,在人工介入和系统之间,尽量无缝对接。”拧开矿泉水瓶盖,还顾不上喝一口,竺士杰便和身旁的工程师交流操作感受,提出改进建议。

竺士杰(右二)在浙江宁波市北仑区穿山港区的工作室内利用岸桥远控模拟操作终端向青年工人讲解桥吊操作技巧(2022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汉 摄

远程控制室窗外,来自全球各地的万吨巨轮靠泊装卸,桥吊与卡车娴熟配合,各环节流畅操作如同一首不间断的码头协奏曲。

“到明年3月,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会有9台桥吊完成远控改造,智能化、自动化将使码头整体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竺士杰摩挲着远控摇杆,“到时候,我们朝着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的目标会再迈进一步。”

文字记者:魏一骏

新媒体编辑:胡碧霞

来源: 新华社

    推荐阅读
  • 高冷御姐的霸气网名很有范(高冷御姐的霸气网名很有范有哪些)

    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高冷御姐的霸气网名很有范不容易了,那就快乐点吧。为什么,心会出轨给你全部自由潮帝杨有型道上大姐大!

  • 油炒面的家常做法 油炒面和油茶面

    借平底锅的余热,继续翻炒一会儿。

  • 被申请人是什么意思(被申请人相关解释)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被申请人是什么意思“被申请人”指申请人诉称侵害其合法权益或与其就民商事法律关系发生争执而由仲裁机关通知参与仲裁的人。“申请人”是指以自己的名义,为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并使仲裁程序启动的人。用英文表示的话,与法律上的被告类似,申请人就是“claimant”,被申请人就是“respondent”。

  • 发明专利申请流程(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首先,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提交的相关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如果提交的相关材料不符合要求,申请人可以进行补正。若初审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会自申请日起满18个月进行公布,但申请人也可以请求早日公布。最后就是对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申请人应当自申请日起的3年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对申请进行实质审查,若实质审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向申请人作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决定,并予以登记和公告。

  • 香辣酱牛蛙如何做 香辣酱牛蛙如何做才好吃

    好的蛙倒入一个大一点的碗中,放入少许盐,胡椒粉,料酒腌制10分钟,一个是去腥,一个是入味。倒入适量的油,小火放入冰糖和辣椒,煸香后转中火,下入葱姜,还有郫县红油豆瓣酱,炒出红油。

  • 五一劳动节的由来简介50字(关于五一劳动节的由来简介50字)

    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五一劳动节的由来简介50字由来:五一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罢工,1886年5月1号有20多万芝加哥的工人罢工为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付出了鲜血的代价,最后取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这次工人运动,大家就把每年的5月1号定为国际劳动节。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 禁毒与生态安全屏障一体化(立体化构筑禁毒防线)

    吴忠市始终向涉毒犯罪亮剑,全市三年累计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23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204人,抓获长期涉毒在逃人员33人,缴获各类毒品2804公斤。为了严厉打击外流贩毒,吴忠市在省际交界及重点县区通道设立毒品公开查缉站、综合检查站、禁毒电子防护圈6个,坚决将毒品堵截在入吴前。

  • 连云港市赣榆区赣马镇城里村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七、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或其他权利人对本方案有不同意见的,或者要求举行听证会的,请于2022年3月22日前以村(居)委会或村、居民小组为单位,以书面形式送达连云港市赣榆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欧拉是不是数学家(欧拉是数学家)

    欧拉是不是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是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被一些数学史学者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之一。欧拉是第一个使用“函数”一词来描述包含各种参数的表达式的人,例如:y=F。欧拉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在那里受教育。欧拉是有史以来最多遗产的数学家,他的全集共计75卷。在他生命的最后7年中,欧拉的双目完全失明,尽管如此,他还是以惊人的速度产出了生平一半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