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作文高谈阔论作者|黄三刀(公众号同名)今年高考题与体育有关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毛泽东论“体育之效”意图很明确,总体意思就是生命在于运动,青年动起来,国家才能强起来然而,就如同我娃所言“我知道我现在应该复习,但我就。
作者 | 黄三刀(公众号同名)
今年高考题与体育有关。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毛泽东论“体育之效”。
意图很明确,总体意思就是生命在于运动,青年动起来,国家才能强起来。
然而,就如同我娃所言“我知道我现在应该复习,但我就是不想开始,怎么办?”
现实中,满大街是这种“高谈阔论”的拖延症患者。让你不由得想鸡上一鸡。
你要是问答为什么这样?他会真诚而轻松地告诉你:因为我这人太懒了,就喜欢一动不动。
你只好点点头:你说得倒是很坦然啊。
如此这般的“高谈阔论”和“一动不动”,好比与高手过招,受伤的总是爹。
又好比有人排队时插队,旁边的人阻拦道:你为什么不排队?插队之人一脸无辜:大哥,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素质吧。
也就是说,明明是在谈自己的事情,用的却是第三方的视角。
排排队明明自己可以选择,却搞得像在评论别人的行为似的。
现实生活中这样类似的荒诞不少:你怎么不学习?因为我懒。
可是明明学不学、学多少、怎么学,都是你的选择,怎么就演绎成“皇上不急太监急”了呢?
还有的人,嘴里喊着要减肥,但计划拖了一天又一天;本来计划下午开始写论文,但却刷了一下午的手机小视频。
其实,当你感到你在拖延某事时,说明你已经开始排斥它了。
大部分时候,我们拖延是因为担心某个工作,不仅怕失败也怕成功。因为成功后,完全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既然不知道现在该干什么,干脆选择什么也不干。好比当一只鸟遇到了一个对手,它们不会打起来或者跑掉,它们就在那儿,啄!地!面!
美国作家安德鲁·桑泰拉写了一部拖延症的历史,副标题说这本书“姗姗来迟”,因为他有拖延症。
拖延症可以说是时代病。
加拿大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说,95%的人都承认自己会拖延。
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美国大学生有严重的拖延症。若在中国做民调,估计比例也不会低。
还有调查发现,人们在结婚、生孩子上也拖延,平均结婚年龄从1950年的22岁增加到了27岁。
当然了,拖延症患者绝不认为拖延症是一件坏事儿。
因为毕竟有时候,拖延有时有助于我们看清,原来有些事并不值得去做。
甚至有时候,推迟必须要做的事情让我们更有人情味。
对大部分人而说,当我们本该做别的事情时我们做的那些事情才是我们的生活。我知道这样的表述相当拗口,但我是拖延症患者,不喜欢多作解释。
算了还是举个例子,比如世界那么大,我本该去看看;但因为材料太多,暂时没法仗剑走天涯。
没有错,我们拖延症中患者,就是这么宽于律己,严于待人。
送外卖的稍微晚到一会儿我们就会心烦,但并不妨碍我们就是迟迟不打开书本复习功课。
好比修理工和快递员上班之后就能马上干活,而材料工作者动笔前却总是磨磨蹭蹭,唧唧歪歪。
我们拖延症患者最擅长安慰自己,并以历史上著名的拖延症患者为励之楷模。
《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妻子佩涅罗佩有拖延症,她不想理会那些求婚者,就一边织衣服,一边拖住他们。
达尔文无法一次专注于一项工作,所以用了25年的时间撰写他的理论。他总是开始做一件事,然后注意力就转移了,所以总是什么都完成不了。
这些故事让我们感到无比欣慰。
也许,拖延症患者们过的不是最高效的生活,但显然,这样的生活常常比遵循规则更为有趣。
实践证明,拖延也许会阻碍我们的发展,但有时候也会帮助我们认清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某部分人生价值。
话说有一种失败叫高谈阔论,还有一种成功叫一动不动。
那么,为什么“一动不动”反而成功了呢?因为儿子认为一动不动时很舒爽抗旨姿势很成功;而老子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爱读不读。
正所谓现在一动不动,明天爱动不动,反正身前摆个碗,也不一定饿得死。
回到体育之效,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正能量,雄起,耶。
爱国,始终应该是青春的底色。爱国的少年心,总是相通的。哪怕这些青春少年多少有点拖延症。
麻烦给个及格就行。